目录
特别关注
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魏英勤;房海燕;周国伟;李燕;张永春;1-4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——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徐艳;5-8
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身份制度性思维调查刘东彪;刘怡;9-12
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刘楚;谭文才;符志伟;13-16
专题研讨
完善涉林学位授权点评估体系建设研究李珏闻;张金玉;史文石;林群;17-20
研究生招生线上复试工作的几点思考郑丽玲;21-24
基于创业意向调查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陈英;杨海波;吕少忠;25-28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鞠可一;29-32
香港公开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陈锦英;徐真华;33-36
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(论文)工作模式创新——基于校企协同的视角张滋田;张坚豪;37-40
高职药品经营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的探究黄惠春;邓冬梅;41-44
山东省“3+2”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研究——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鲁志鸿;王丽君;45-48
浅析大学学风问题及对策许琰;孙立山;熊杰;49-52
有关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探究周丽;53-56
北京市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周爱华;汪正源;江康;57-60
教改创新
中药学专业多学科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——以“中药鉴定学”课程为例邸学;王添敏;张慧;李峰;宋慧鹏;61-64
基于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的矿山实习教学优化薛胜超;王庆飞;郑彦威;65-68
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“工程制图”课程设计刘文富;张亮;叶苗;69-72
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——以“混凝土结构设计”课程为例刘春阳;李秀领;夏风敏;张玉明;王艺霖;73-76
面向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“模式识别”教学改革王晗;施佺;77-80
“细胞生物学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张霞;81-84
以赛促教的“果树栽培学”教学改革与实践焦健;冯建灿;史江莉;白团辉;郑先波;85-88
5G技术下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徐剑波;刘玲;89-92
探索与实践
“医学影像学导论”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刘璇;祝因苏;93-96
地方工科高校教师泵压作用的思考与实践张军;白少元;张华;97-100
制药工程专业“微生物学”课程教学探索与反思胡雪芹;杨柳;徐宝才;101-104
生物科学专业开设“环境科学导论”的教学实践苏国兴;105-108
“现代生物仪器分析”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胡茂志;王志峰;王赪胤;109-112
“计算机网络”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索及实践郑瑞娟;王勇;吴庆涛;张明川;113-116
融媒体时代“思政+艺术”新型教学方式研究殷佳珞;王乐昌;耿赛;117-120
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王立敏;121-124
教法研究
虚拟仿真技术辅助“食品微生物学”实验教学研究徐艳阳;李薇茹;王雪松;125-128
后疫情时代基于MOOC+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胡平霞;129-132
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的航空教育认证研究张杏辉;133-136
高校线上声乐教学模式探究唐鹤鸣;李士锦;137-140
“高级植物生理生化”双语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张丽;何玮;141-144
创新创业教育下科研项目教学法探索潘瑾;145-148
学生教育
“中药药剂学”课程思政建设的构建探索梁晓;黄慧学;谢伟全;149-152
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的探讨汪怡平;朱大虎;刘珣;余晨光;153-156
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的探讨刘杰;蒋伟;157-160
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办法分析——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贲能军;严国军;姚月琴;李珊珊;161-164
思政元素融入概率论课程教学的探讨——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赵国亮;戴呼合;那顺乌力吉;孙锴;于国晨;165-168
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实施路径王彩云;169-172
论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与路径任芸莹;173-176
关于有效开展军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认识韩继凯;徐风磊;丁友宝;177-180
高职技师型精英人才多元化发展的培养路径研究徐济惠;潘世华;李利杰;181-184
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王文睿;185-1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