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特别关注
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张珏;1-4
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注意力演变、制度困境与对策白丽;5-8
专题研讨
科学伦理教育融入石油高校化学专业课——课程思政背景下以“有机化学”课为例王顺慧;段文猛;解正峰;9-12
喀什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高职专业调研报告及讨论李伟;阿依都来提·麦麦提;何欣;姚磊;徐小萍;13-16
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研究杨方;孙秀兰;刘元法;17-20
探究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网络教学调查研究臧卓;李际平;曹小玉;21-24
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析付亮;焦国芳;25-28
基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张海力;彭泽民;施莹弘;29-32
CBE视角下高职报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金鑫;33-37
非熟练汉英双语者英语过去式的加工机制研究杨柳;38-42
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实践应用——以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教学为例宋宇婷;刘垚;董妍;蒋飞云;王洋;43-46
产教融合视角下“三区联动”发展模式建构——以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例邓盛杰;马韵欢;王嘉钰;徐佳乐;47-50
课程思政融入武警信息化士官培养的思考席炜;51-52
教改创新
新工科背景下的“测量学”教学改革研究邓念武;金银龙;刘玉新;刘任莉;53-56
基于课程思政的“放射治疗技术学”课程的教学改革赵媛媛;石春花;57-60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“桥梁工程”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邹云峰;何旭辉;杨孟刚;蔡陈之;61-64
新工科背景下“环境土壤学”教学改革与实践周玮;龙明忠;苏春花;陶秀珍;张明意;65-68
“固体物理”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合陈占林;王建伟;赵志军;陆有军;69-72
“生化分析”课程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初探胡晓炜;73-76
培养创新能力的“结构力学”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张军锋;黄亮;郭院成;77-80
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“惯导原理”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徐胜红;李瑞涛;吴修振;81-84
加大CT思政教学剂量,致力培养卓越医工人余晓锷;马建华;边兆英;张华;王丹丹;85-88
探索与实践
课程思政下的“古生物学”教学探索冯烁;张硕;韩长城;胡晨林;89-92
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——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邓博文;弓雪;綦玥;屈鹏飞;93-96
“建筑结构”课程改革建设的探索——基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研究许继祥;韩建平;郑国足;97-100
“课程思政”背景下“中国文化概论”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姚皎娣;101-104
新形势下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实践与探索邓轶聪;105-108
马铃薯产业应用型研发人才培养初步探索李强;黄静玮;109-112
提高海船船员适任考试通过率的思考与实践唐华浩;董海亮;万红;蓝广林;谭菲;113-116
工匠精神融入工科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探索周成;117-120
“生物医学传感器”理论、实践及思政融合式教学探索林旭东;徐炳哲;吴万庆;陈巧珍;121-124
教法研究
“三全育人”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践行机制研究方蕾;刘艳晴;125-128
MOOC+SPOC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教巍巍;李丽萍;129-132
高校“统计学”课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——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雷健敏;133-136
基于“现代控制理论”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王宇嘉;麻超;吴健珍;137-140
能力产出导向的本科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张远龙;谢愈;谢海斌;141-144
高等院校职业道德类课程建设探讨——以西安财经大学“统计职业道德”课程为例张倩;145-148
BOPPPS教学模型在“社会学”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银;程呈;何佳洁;马国栋;俞亚君;149-152
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教学激励机制探析张东桥;易国锋;周细枝;153-156
浅析“1+X”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何瑛;157-160
试析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李育阳;161-164
线上钢琴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——以“VIP陪练”为例桑丙子;王磊;165-168
基于工作室的数字媒体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吴辽辽;169-172
学生教育
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张茜茜;王天茜;赵晓佳;173-176
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姜竹楠;叶鹏;王秀平;177-180
管理类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——基于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王霞;石东伟;181-184
新时代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育研究杨凤娟;梁圆圆;185-188